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文章通过对高校医学生的调查,总结了医学生创新意识现状:创新动机强但创新实践缺乏;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对新事物的接受不足;有一定的思维独立性但发现问题的能力尚有欠缺。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高校医学教育实践,提出鼓励医学生参与科研;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推进第二课堂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跗骨窦切口微型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并发症及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84例跟骨骨折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不同术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跗骨窦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行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手术,跗骨窦组行跗骨窦切口微创钢板及空心钉轴向内固定手术,比较切口长度、出血量、消肿时间、愈合拆线时间、Bohler角、Gissane角、后踝后足功能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结果  跗骨窦组切口长度、出血量、消肿时间、愈合拆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ohler角跗骨窦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2组Gissane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跗骨窦组总改善率为90.5%(38/42),高于对照组61.9%的改善率(26/42, P<0.05)。跗骨窦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12/42),低于对照组50.0%(21/42)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消肿时间、愈合拆线时间、Bohler角、年龄、功能改善是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因素。  结论  跗骨窦切口微型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优于L形切口,而手术方式、消肿时间、愈合拆线时间、Bohler角、年龄、功能改善等因素影响手术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微创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成人胫骨多段骨折患者39例,其中采用髓内钉治疗(髓内钉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24~60岁,平均(40.6±9.7)岁;按AO分型,C2.1型7例,C2.2型11例。采用钢板固定治疗(钢板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2~52岁,平均(41.7±8.1)岁;按AO分型,C2.1型7例,C2.2型13例,C2.3型1例。对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进行分析,末次随访时采用Johner-Wruhs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结果:3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28个月,平均15.2个月。交锁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2.1±5.8)min、(70.9±7.1)ml,钢板组分别为(64.3±7.7)min、(74.1±8.5)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锁髓内钉组术前准备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5.3±0.7)d、(11.1±1.9)个月,钢板组分别为(7.1±0.8)d、(14.1±2.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有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Johner-Wruhs评分,髓内钉组优11例,良4例,中3例;钢板组优11例,良5例,中3例,差2例。结论:髓内钉微创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较钢板内固定术前准备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骨折愈合快,但适用范围不如钢板,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膝关节软骨病变的MRI表现与关节镜术后疗效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寻找MRI显示的膝关节软骨损伤程度和关节镜手术后疗效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膝关节镜手术适应征的指导。方法:2005年8月至2008年4月用膝关节镜手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87例,男44例,女43例;年龄16~67岁,平均46.3岁。对患者膝关节软骨按ICRSMR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并进行Lysholm评分。结果:87例87膝均进行了术后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3个月。关节软骨损伤:4级30例,3级23例,2级20例,1级12例,0级2例,平均(2.770±1.138)级。术后Lysholm评分59~100分,平均(95.170±7.556)分。两者相关系数r=-0.152,P=0.1590.05,统计学分析无相关性,但有负相关趋势。结论:术前膝关节软骨的MRI(1.5T)分级不能作为关节镜手术指征判断的金标准,只是术前膝关节软骨的MRI(1.5T)分级高的患者术后疗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双螺钉系统与3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6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8例,女29例;年龄31~71岁,平均50.6岁;左侧41例,右侧26例。根据不同内固定方式分为两组,双螺钉系统组(A组)30例,男19例,女11例;空心加压螺钉组(B组)37例,男19例,女18例。按Pauwells角分型:Pauwells角≥50°空心加压螺钉组22例,双螺钉系统组16例;Pauwells角<50°空心加压螺钉组15例,双螺钉系统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切口感染、术后并发症、骨折复位质量、内固定置入满意率、骨折不愈合发生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内固定失效率、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结果:67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30~59个月,平均42个月。从围手术期指标分析,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切口感染、术后内科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双螺钉系统组为(31.1±9.7)min;空心加压螺钉组为(40.4±12.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评估及中远期并发症分析:在内固定置入满意率、骨折复位质量、骨折不愈合发生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内固定失效率上,Pauwells≥50°的病例,双螺钉系统组未出现退钉、断钉、螺钉切割股骨头等失效病例,而空心加压螺钉组有2例出现退钉,2例出现螺钉切割股骨头,2例螺钉未完全进入股骨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auwells<50°的病例,双螺钉系统组出现1例螺钉松动的失效病例,空心加压螺钉组有1例出现螺钉切割,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螺钉松动、退钉及切割股骨头的患者年龄都大于65岁。术后6、30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确实等优点。与传统的3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比较,双螺钉系统组具有更少的手术时间,更少的内固定失败率,更高的患髋功能评分。特别对于Pauwells角≥50°的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7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25例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7~15岁,平均10.7岁;按照Judet分型:Ⅱ型6例,Ⅲ型17例,Ⅳ型2例(Ⅳa型1例,1Vb型1例)。术后记录患儿桡骨颈骨折愈合情况,肘关节的疼痛、畸形和活动范围。结果:所有患儿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25倒桡骨颈骨折均获得良好愈合。按照Tibone-Stoltz的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18例,良4例,中3例。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应用髂腰固定术治疗DenisⅡ型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髂腰固定术治疗86例DenisⅡ型骶骨骨折,其中男55例,女31例;年龄17~55岁,平均39.1岁;伴骨盆骨折73例,髋臼骨折13例;有骶神经症状37例,无骶神经症状49例。术后对获得随访的患者分别进行骨折愈合、神经功能、临床功能评价及并发症分析。结果:86例患者中80例获得随访,失访6例,平均随访时间36个月(24~71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3周(10~38周)。根据Gibbons等的神经功能评分,神经康复、下肢感觉、下肢活动、膀胱直肠功能以及总分分别由术前的0.62±0.04、1.54±0.35、1.12±0.18、0.23±0.01、3.46±0.47恢复至术后0.82±0.12、0.36±0.04、0.05±0.01、0.03±0.01、1.25±0.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jeed临床功能评价标准,术后疼痛(22.54±4.02)分,站立(27.93±5.46)分,坐(8.47±3.61)分,性生活(2.54±1.33)分,工作能力(16.46±4.34)分,总分81.32±8.73;疗效优60例,良17例,可3例。主要并发症:骨折不愈合5例,切口深部感染1例,内固定物过度突出不适8例。结论:髂腰固定术具有固定牢靠、功能恢复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DenisⅡ型骶骨骨折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应用游离膝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14年3月至2016 年12月,应用游离膝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8例,皮瓣面积7.0 cm×9.0 cm至9.0 cm×20.0 cm,5例以膝降动脉主干为蒂,3例以肌皮穿支为蒂。 结果 8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0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的色泽、弹性、外观质地良好。 结论 膝降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蒂恒定,血管口径大小适中,皮瓣质地厚薄适中,是修复手足部皮肤缺损较适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1岁。因高处坠落致颈部疼痛2 h余入院。查体:C4-C6棘突压痛明显,活动受限,稍有肿胀,双上肢感觉麻木伴有痛觉过敏,双侧肱二头肌肌力Ⅳ级,双手握力下降,双下肢感觉活动可,肢端感觉血供可。入院时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MRI检查显示C3-C7椎间盘后突伴C4-C6平面椎管狭窄,颈髓受压,髓内见小片高信号影,颈椎退行性改变(图1a)。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